<legend id="04sag"></legend>
<dd id="04sag"></dd>
  • <code id="04sag"><strong id="04sag"></strong></code>
  • <code id="04sag"><u id="04sag"></u></code>
  • 網站首頁 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網站地圖 電子雜志
    2013-07-11 星期四 農歷六月初四 繁體版

    財資管理網

    您所在的位置:財資管理網 >> 貿易融資 >> 正文

    金融機構如何運用數據資產促進雙循環

    發布時間:2021-05-13 09:39:28  來源:  作者:
    新聞導讀:作者 | 中國交易金融研究中心來源 | 交易金融在2020年4月9日的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

    作者 | 中國交易金融研究中心

    來源 | 交易金融

     

     

    在2020年4月9日的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中,數據被作為新型要素寫入中央文件,提出要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這是繼2019年11月1日,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數據可作為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后,《意見》首次勾勒數據生產要素的基本政策。數據開始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傳統要素并列為要素之一。如何衡量數據作為要素之一的價值,數據資產應運而生。

     

     

     

     

    數據資產的權屬與價值如何衡量
    數據資產和數字資產不同,數據資產是指企業或個人擁有或控制的,以電子數據形式存在的非貨幣性資產,而數字資產伴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有了更廣泛的含義。單獨區分數據資產和數字資產,可以簡單的從生產要素、貨幣屬性判斷即可。同時,數據和數據資產也不同,只有流通起來的數據才能稱之為資產,也就是說該數據要與其他要素共同產生作用,單純的數據如僅能在主體內部發揮作用也不能稱之為資產。
    由于數據是在社會活動中產生的,是社會關系的量化體現,因此數據的生產依賴于社會關系,換句話說數據的生產一般是由兩方或兩方以上的主體生產的,這個時候就需要對數據產權有清晰的界定。按照粗線條,對數據的生產方進行簡單的分類,政府(G端)、企業(B端)和消費者(C端)。
    對于G端數據,生產者和所有者非常明確,是政府,使用者是政府的其他部門、企業、個人及金融機構。在C端,情況就比較復雜了。數據的生產者明確為消費者,理論上講數據的使用者也應該為消費者。但在實踐中各類平臺通過格式條款,自動將數據的使用權授予平臺,由此帶來一系列問題。從2019年開始,國家對于C端數據的規范和整治已經有了實際行動。
    對于B端數據,其生產、所有和使用的權屬非常明確,屬于相關企業,例如企業進銷存數據,企業與上下游的交易數據等。盡管金融機構在利用數據構建風控模型的能力有了一定的積累,但企業與金融機構在數據上的合作才剛起步。2020年5月,國家電網公司黨組成員、總會計師羅乾宜就在國家電網線上產業鏈金融平臺上線時表示“電e貸”是“電e金服”系列產品之一,是國網聯合部分商業銀行推出的純信用融資產品。截至2021年3月,在浙江省的累計授信額度超過1億元,緩解了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的短期資金周轉難題。
    但現實難題是核心企業很難確定多少數據量對應產生了什么樣的價值。目前有些金融科技公司已經在做這樣的探索與實踐,比如量同衡科技的創始人耿志遠在公開論壇上表示已幫助眾多企業建立了數據資產池及數據對外的閘門,對數據的對外合作有清晰的監管和記錄,能夠清晰地評價什么類型的數據及數據量為核心企業產生了多少價值。目前已經服務了如隆平種業、立白集團等十余家品牌企業,覆蓋GMV超過千億,通過經銷商融資對企業銷售收入增長的貢獻率超過20%。
     

     

     

     

     

    數據資產與產業互聯網如影隨形
    在全球數字經濟的背景下,數字化轉型通過降低交易成本,正在改變企業和行業的運行規律,開展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社會共識,許多企業都已經開始了數字化轉型。目前我國產業互聯網應用實踐正實現信息化補課、數字化提升、智能化突破并舉。
    產業互聯網區別于消費互聯網,泛指以企業為用戶,以生產、交易、融資、流通活動為應用場景,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實現互聯網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對各個垂直產業的產業鏈和內部的價值鏈進行重塑和改造,是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同時,產業互聯網又是企業數字化升級的高級階段,是突破企業的邊界,在更高維度、更大范圍的社會生產中產生的協同,企業是產業互聯網中的關鍵節點。數字化轉型就會產生不同類型的數據,回到“數據資產”,資產的要義是“能夠為企業提供未來經濟利益”,在產業端和金融機構端,產業互聯網形成的數據資產是二者互動的關鍵要素。
    在金融機構端,具體到業務就是面向產業鏈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提供銀企直連,在產業提升自身數字化水平的基礎上,推進產業鏈條信息透明化。在產業端,企業自身對于信貸的需求可以分為兩大塊,狹義的主體信貸以及廣義的覆蓋整個企業生態圈的供應鏈金融,而供應鏈金融大體可分為三個板塊,對供應商的融資、基于貨權的融資和對經銷商的融資。
    對供應商的融資就是傳統的保理業務,基于應收賬款的多級流轉模式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在這個領域,既有像中企云鏈、聯易融這樣的金融科技公司,也有如寶武集團、美的股份這樣的傳統產業巨頭,同時銀行也紛紛推出了自己的系統。寶武集團旗下歐冶金服總裁陳然表示供應鏈票據為中小企業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融資服務,相當于把大企業自身的信用再分配給了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歐冶金服旗下“通寶”平臺業務已覆蓋全國28個省市,累計交易規模成功突破1000億元。
    基于貨權的融資,也就是把貨權當作抵押品,在特定的倉儲空間,基于標準的進出庫流程,將貨物抵押給銀行從而獲得融資。這個領域對于貨物本身的屬性有著比較高的要求,要滿足通用性和高流動性兩個條件,同時服務商既要求有足夠的倉儲物流能力又要求有完善的符合金融機構要求的物聯網設備,因此屬于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行業。企業一旦在某個行業建立起優勢,則能長期領先于競爭對手。
    對經銷商的融資,本質上是對經銷商經營能力的信貸評估。經銷商一般沒有特別高的固定資產,貨物大部分為非標品。同時,經銷商融資對于企業而言是直接提升銷售收入以及改善現金流水平的重要途經,但對經銷商的信貸評估沒有別的捷徑,只能依賴于數據。經銷商的進貨數據就屬于企業的數據資產,如何利用數字資產進行高效、便捷的融資,使數據資產在金融機構的風控模型中發揮關鍵性作用,既是經銷商對數據資產價值量化分析的方向,又是金融機構亟需破題的關鍵。
     

     

     

     

     

    金融機構對促進銷售的支持促進了雙循環政策有效的落實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7月的企業家座談會上,對內循環中企業的要求有更具體表述“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需要持續擴大內需,推動有效投資,維護、健全國內產業鏈與供應鏈。”
    如果說國家作為一個生命體,循環是否暢通決定了生命體能否蓬勃發展。循環通路可以簡單的分為線上和線下,在過去的十年中,線上交易額迅猛增長。2021年1-2月,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0.7%,電商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少傳統品牌商也都在天貓和京東上開店,作為重要的銷售渠道。
    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兩個需要關注的重要事實:一是傳統線下銷售仍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高達80%的比重,依靠的仍然是傳統經銷渠道;二是知名的互聯網品牌都在積極拓展線下渠道。以小米為例,作為知名的互聯網品牌,在了國內移動互聯網紅利逐漸消退的情況下,積極拓展線下市場。小米集團總裁王翔表示計劃將小米商店布局到中國的每一個城市,這是小米線下商店的一個長期策略。2021年,小米會在三線、四線乃至五線城市開設更多小米專賣店,覆蓋每一個縣。根據中信證券的預測,中期1-2年來看,小米通過線下渠道拓展和完善將帶來20%-30%的額外增長。
    科特勒對銷售通路的定義超越了一般廠商與各級經銷商簡單的商品買賣關系,但商品買賣關系是二者之間的經濟基礎,其他一切關系都是建立在交易關系的基礎上的。換句話說,品牌與經銷商之間的交易數據是在這個關系中可被量化的、最有價值的數據資產。
    企業作為生命體內的有機組織,經銷商就像是這個組織內的毛細血管,毛細血管的橫截面積大小決定了對肌體的滋養程度,銷售通路的資金支持決定了內循環政策能否有效的落實。然而經銷商在金融機構眼中,乃至供應鏈金融中都屬于隱秘的角落,沒有像供應商一樣有固定資產,無法享受核心企業信用傳到的好處,相反經銷商是核心企業現金收入的重要來源,在銷售旺季承擔著非常大的資金壓力。全國范圍內有上千萬家的經銷商,經銷商年銷售額少則幾十萬,多則上億,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拓寬經銷商這一毛細血管的橫截面積是實現雙循環戰略目標的關鍵一環。
    我們注意到各大金融機構關注到了這一點,招商銀行打造了綜合服務“五通”,圍繞企業對交易銀行的重點需求:如以交易與供應鏈為核心的賬戶及收付款管理、以集中控制與管理為核心的流動性管理、以增加現金流價值為核心的投融資管理和以營運資金安全為核心的風險管理進行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金融與非金融服務,構建企業服務平臺與生態,通過服務打通企業經營的全鏈條,形成不同行業的產業互聯網綜合解決方案。就整體而言,這種以全周期的交易數據資產為核心的服務模式能夠大幅提升數據資產的利用率。同時,以金融服務來加速產業循環的暢通,并借助產業循環的動能來吸引金融服務深入參與,能夠有效促進產業互聯網的持續、健康發展。
    金融機構用好企業數據資產,應聚焦在產業互聯網的大勢下做好相關的風險管理策略,了解并理解經銷商銷售能力,核心企業在這個過程中扮演的角色,經銷商與核心企業的交易數據轉化為數據資產的能力,數據資產在核心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發揮的作用等方面,這也將是未來銀行業的核心競爭力的彰顯與自我進化。
    上一篇:第五屆中國供應鏈金融行... 下一篇:最后一頁
    想快速閱讀本站最新新聞資訊嗎?點擊右側RSS訂閱本站相關欄目新聞 打印 RSS
    亲胸揉屁股膜下刺激视频免费_一边做一边潮喷30p_老师洗澡让我吃她胸视频_五月婷婷开心 中文字幕
    <legend id="04sag"></legend>
    <dd id="04sag"></dd>
  • <code id="04sag"><strong id="04sag"></strong></code>
  • <code id="04sag"><u id="04sag"></u></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