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貿易金融雜志、CFO圈(cfogroup)如今,武漢“解封”進入倒計時,離春暖花開又進了一步。回憶武漢“封城”時,就連出門購買生活物資都需要勇氣,城外的其他省市,更是積極做好馳援與防護工作。空前疫情,迫使中國經濟按下“慢進鍵”,就連部分大企業都感到資金吃緊,多數產業鏈上下游的中小企業更是表示“太難了”,復工復產后,現金流最多也僅能支撐兩個月……自疫情爆發以來,國家多次出臺了多項政策減少對實體經濟的沖擊。近日,銀保監會印發了《關于加強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金融服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為進一步加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推動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其中,通知明確要求:加大產業鏈核心企業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核心企業通過信貸、債券等方式融資后,以適當方式減少對上下游企業的資金占用,幫助產業鏈上下游中小微企業解決流動資金緊張等問題。另外,優化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金融服務。通過應收賬款融資、訂單融資、預付款融資、存貨與倉單質押融資等方式加大對產業鏈上下游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不難看出,面對疫情,國家的鼓勵政策一直緊隨其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所緩解企業困境。無論任何時候,任何企業都沒有一條既定的、完全正確的發展道路,在不斷變化的經濟環境和市場環境中,只有提高隨機應變能力,提高抗風險能力,才能在發展的道路上走的更遠。就一家企業而言,CEO、CFO對企業的發展和壯大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然也包括所有員工的努力。概括來說,CEO主要是從企業的宏觀戰略出發,做出決策;而CFO需要涉及會計政策這些具體細節,以及企業內部貫徹等微觀管理層面的活動,同時還需要不斷推動財務團隊的職業發展和提升,以滿足公司發展的需要。那么,疫情期間,CFO如何做好管理架構、成本管控方面的調整?如何做好業財融合?疫情結束后,有哪些新的策略布局未來?對此,貿易金融記者采訪了北京百靈天地環??萍脊煞萦邢薰?/span>CFO孔幸峰。孔幸峰:疫情期間,百靈天地嚴格按照北京市政府要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沒有發生病例。首先,對春節外地返京人員嚴格執行“14天居家自我隔離”;其次,公司實行彈性辦公制,鼓勵在家辦公、遠程辦公和電子化辦公,并且公司辦公區每天嚴格消殺工作,以及全員健康申報和體溫檢測,統一為員工配發醫用一次性口罩和消毒酒精。疫情加速了百靈天地的改革,包括辦公方式的改變。2月份,我們通過視頻會議的形式召開了年度工作會議,實施了“云簽約”,全員釘釘線上辦公,當然財務工作線上化也是如此。貿易金融:從疫情爆發到現在,對公司來說,最棘手或者比較難以解決的是什么?對財務方面的影響有哪些?孔幸峰:疫情爆發以來,最棘手的問題是打亂了原先制定的市場計劃。年初,百靈天地制定了年度經營計劃和經營目標,原計劃2-3月份有大量的市場開拓和技術履約業務,受限于疫情,不得不改變計劃。疫情的影響,是一個傳導機制。當客戶受到影響時,合同便會受影響,導致收入影響,最終項目被迫推遲,但公司的固定成本開支還得繼續,財務方面會產生壓力。但好在,隨著疫情的改善,總體影響是有限的。疫情殘酷,但公司的發展還要繼續,既然市場業務出不去,那就趁著疫情,抓緊時間做內勤和基礎管理,百靈天地主要對北京地區和南京地區戰略定位、部門設置和人員安排進行重新調整,修訂完善了公司規章制度流程,對公司存量業務進行了重點梳理,最近1個月成效明顯。貿易金融:面對疫情,作為財務領導者的CFO,如何從現金流出發,追求極限的結構化調整成本?孔幸峰:面對疫情,追求短期的現金流沒有意義,實際上公司資本結構調整一直沒有停,年前確立的各項融資和盤活存量資產都在按計劃實施,沒有受疫情影響。貿易金融:疫情期間,如何將有限的財務資源和金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和高效整合,都成為企業CFO急需思考的問題,在未來,中國企業的財資管理路在何方?孔幸峰:目前,百靈天地更多的考慮頂層設計和股權架構的調整,財資管理更多圍繞資本運營方向進行,現在正在考慮設計控股公司架構,引入戰略投資者,調整員工持股平臺,搭建產業和科創基金等。本次疫情,科技防疫,科技研發攻關、病理研究和疫苗研制大大促進了疫情防控??萍紕撔乱呀洺蔀楦餍懈鳂I發展的方向,財務管理發揮作用也將更多依靠金融科技,金融科技大大提升了財資管理的效率,大數據,云計算,為財務管理和科學決策提供了便利。孔幸峰:風險管理是永恒的主題。企業要發展,要發展的好,離不開良好的風險管理。財務做好風險管理,首先,要做好戰略規劃和頂層設計,防控戰略風險;第二,加強科技創新,應對市場挑戰,防控市場風險;第三,做好融資規劃和資金管理,防控現金流風險;第四,量力而行,合理控制投資規模,防控投資風險;第五,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建設,防控管理風險。貿易金融:疫情畢竟是暫時的,從長遠角度看,企業的高速發展,離不開財務的戰略支持,您認為如何提升CFO自身的戰略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孔幸峰:疫情是暫時的,發展是必然的。1季度中國經濟已然受到了疫情影響,隨著疫情緩解,“新基建”已經成為應對疫情和經濟下行的有效手段,將支撐中國經濟新一輪發展。未來20年,支撐中國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的新基建是5G、人工智能、數據中心、互聯網等科技創新領域基礎設施,以及教育、醫療、社保等民生消費升級領域基礎設施。企業戰略和財務戰略都要圍繞中國經濟發展這一大背景展開,圍繞戰略地圖,發揮好財務戰略支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