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銘研
實現企業經濟工作的高效管理是每一家企業的目標,這也是企業財務總監做財務管理的工作重心。其中,業財融合由于可以有效提高企業的創造價值和財務管理效率,在企業財務管理中越來越重視。
近日,豪洛捷財務總監劉慶華接受《貿易金融》記者采訪時,對新時代財務總監的使命、企業財務管理、業財融合和供應鏈管理等方面做了詳細的回答。
豪洛捷作為全球女性健康領域的領導品牌,其主營業務產品在女性兩癌篩查領域世界排名第一。進入中國市場二十多年來,豪洛捷始終高度重視中國市場發展,致力于為中國女性健康事業做出貢獻。
據悉,豪洛捷公司總部位于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市,創立于1983年,自創立之初即保持全球分子診斷行業的領導地位至今。1990年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
財務的業財融合要求“專業+綜合”能力
關于財務總監的職責和使命,業內有很多說法,例如財務總監是CEO的助手;CEO是“司機”,負責加油;財務總監既是儀表板也負責“踩剎車”。但是劉慶華認為,財務總監最主要的職責還是要契合企業目前最重要的戰略。例如,當企業要快速前進的時候,財務總監就應該是一個更強勁的“發動機”,更快地去推動企業發展。
那么如何判斷企業是快速前進呢,還是停下來做調整呢,劉慶華表示,這就要關注企業的生命周期。在企業的不同生命周期里,財務的職能也有所區別。
對于大多數外資企業來說,更關注的是利潤表,因為外資公司大部分處于成熟階段,公司經營的基本目的應是如何長期保持這種穩定的狀態,故財務評價更偏重于當前盈利能力與風險水平的協調。對于更多的中資企業或者初創型企業來說,大家更關注的是現金流量表。
劉慶華對記者表示:“經濟發展的水平是社會整體財務管理水平的基礎。歐美的企業管理制度已經發展了一百多年了,而我國改革開放只有幾十年。因此歐美在財務方面的基礎比較扎實,歐美成熟企業強調管理會計、業財融合比較多?!?/span>
業財融合有哪些基礎呢?劉慶華分析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業財融合最重要的基礎就是財務總監要根據企業在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這四個不同的階段去發揮作用,并且思考和判斷這與企業的最高管理層對財務的定位是否一致。
其次,財務人員自身的素質和知識、定位和目標也是業財融合的重要基礎。業財融合對傳統的業務和財務員工的綜合能力要求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員工不僅具有財務知識,而且具備較強的業務能力、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其中,財務人員對公司主營業務了解程度,包括產品工藝、銷售、渠道、客戶和供應商等等,基于這些了解再疊加財務數據的分析以及財務資源的協調,這才使業財融合有進一步發展的可能。
最后,業財融合對財務專業水平要求比較高。最早的財務就是數據、報表,這任何一家公司都有,但接下來是基于這些數據分析,這個階段要求財務不僅能提出看法,還要知道報告數據背后對應的業務。
只有了解經濟交易才能分析交易,從而進一步發揮財務的影響,而這個階段其實是管理會計的方向。財務人員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包括對宏觀經濟、行業發展趨勢和企業戰略的把握,以及去思考如何把這些轉化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業財融合中的難點始終存在
當然,在業財融合的過程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有的公司管理層對財務部門的定位不明確,或者把財務定位在傳統的會計核算層面。
業財融合更多的難點來源于財務部門與其他部門的目標不一致,包括KPI和資金使用問題。例如財務部門要節約費用、控制成本,但是銷售部門需要資金做大量的廣告去占領市場。因此,部門之間只能去協調,最終選擇折中的辦法。
在劉慶華的從業經驗中,財務的目標與周邊部門KPI的沖突是一直存在的,只是程度上有所區別。
數據的不對應也給業財融合帶來難題。財務系統里的經營數據與業務系統里的數據統計口徑不同,二者之間難于交互、對應。另外,財務部門根據財務數據分析業務活動,并對其他部門提出改進建議,但是其他部門由于種種原因未必接受,或者業務部門比財務部門強勢,這些溝通不暢也是業財融合的阻力因素。
越來越強的企業供應鏈管理理念
劉慶華參與了很多資本運作,他最大的感受是,公司的基本面大于財務團隊的運作能力,資本運作是基于企業的基本面發揮作用的。豪洛捷是基本面很強的公司,它的優勢是女性HPV篩查和乳腺掃描等技術和產品。
據了解,中國正在由被動的診斷市場轉向主動性篩查市場。這是健康意識增強的表現,因為如果早期篩查出女性兩癌,治療效果是可以得到保證的。豪洛捷產品在中國有很大市場,從主客觀因素來看,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大眾健康意識的提高,而另一方面是居民消費水平的增長。
供應鏈管理也看企業的基本面,尤其是在整個鏈條里面更看重核心企業的基本面。
在談到企業的供應鏈管理,劉慶華認為企業現在供應鏈的理念越來越強。“企業幾乎都在做的事情是,或者更貼近客戶,或者加強與供應商的聯系。”他表示。拿汽車行業舉例,整車廠最大的功能就是整合供應,也叫管理供應商體系。如果它的上下游供應鏈企業都很強,那么整車廠的產品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勝出。
假定一個行業有上中下游三家企業,每個企業都希望自己的庫存越少越好,但是誰能達到目的呢?最強且最有話語權的核心企業可以達到這個目的,核心企業可以實現對上游晚付款、對下游早收款。久而久之,情況會發展為核心企業一家獨大,而兩邊的企業在付款賬期和庫存的壓力下越來越難以生存。
理論上來說,以銀行為代表的第三方金融機構,可以滿足整個鏈條里所有企業的資金需求,這樣上下游的企業不必承擔來自于核心企業的資金和賬期的壓力,從而更好的經營業務。如果這些交易是真實存在的,只要核心企業基本面好、沒有風險,融資就不會出問題。所以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特點是自償性貿易融資和封閉資金流。
但在實際操作的時候,融資并沒有那么順利。劉慶華分析道,第一,在供應鏈融資過程中,供應鏈整體并不穩定,有的核心企業經常根據價格更換供應商。第二,中國市場整體的商業信用環境不完善,有的基礎交易可能不是真實的,甚至會給第三方金融機構帶來很多風險。
所屬頻道:現金管理
所屬頻道:金融租賃
所屬頻道:資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