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金融機構能為貧困地區“量身定制”多元化、差異化的各類金融工具,但政策之間還需加強協同。
故事
陜西延長縣20多年前開始推廣蘋果種植,如今蘋果種植業已成為全縣農民重要的收入來源。然而,“‘同村果農各賣各價’‘貿易商各收各價’的現狀讓市場很難尋找到權威的價格風向標,影響了蘋果銷售?!毖娱L縣副縣長熊鵬介紹,由于信息不對稱,果農賣果時只能以果商報價作為參考依據,好果經常被賤賣。
經過證監會的審慎研究和積極推動,去年12月22日,蘋果期貨在鄭州商品交易所正式上市交易,延長縣果農市場情況大為改觀。
安溝鄉王良溝村果農史功福說:“往年蘋果能賣多少錢,我心里也沒數,都是聽收果子的報價,估摸著差不多就賣了。今年我和他們談定的價格是3塊7毛一斤,每斤比去年多賣了1塊1毛,估計可以多掙16000元?!苯衲昵迕鞴澠陂g的凍害天氣,造成新產季我國蘋果大幅減產,蘋果期貨迅速做出反應,價格大幅上漲,這也給史功福賣果帶來了參考依據和信心。
王良溝村支書介紹,村里今年像史功福這樣靠蘋果增收的果農還有很多,全村600萬個套袋蘋果預計收入1000萬元以上,比去年同期增加400萬元。
金融機構具有資金、技術等優勢,往往能為貧困地區量身定制多元化、差異化的金融產品。據悉,在蘋果期貨基礎上,華信期貨日前出資約10萬元在延長縣試點蘋果“保險+期貨”,涉及現貨規模39.2萬斤,最終賠付超過19.83萬元,有效保障了果農的收入。
金融科技也被運用到扶貧工作中。工商銀行總行辦公室副主任王元元介紹,工行已在貴州啟動脫貧基金區塊鏈管理平臺,基于區塊鏈技術“交易溯源、不可篡改”的特性,該平臺將銀行金融服務鏈與政府扶貧資金審批鏈整合在一起,實現了扶貧資金的透明使用、精準投放和高效管理。
當然,部分金融單位在扶貧過程中,還存在著幫扶舉措較為保守單一,未充分利用金融手段和行業優勢等問題。對此,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表示,下一步金融機構要統籌運用扶貧再貸款、再貼現、定向降準等手段,綜合運用貧困地區合格企業IPO“即報即審、審過即發、審過即掛”以及發行扶貧票據、社會效應債券等資本市場融資工具。在保險業務上,應積極發展農業保險,推動運用好扶貧小額險、農房險等保險政策,從總體上有效銜接財政、產業等各項政策,實現金融政策在扶貧地區落地生根,發揮好“1+1>2”的政策協同效果。
節選自人民日報,原文詳見《 人民日報 》( 2018年10月29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