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函
提到“阿爾斯通”這個名字,很多人腦海中首先浮現出的是NBA的球星,而不是這家法國傳統的裝備制造企業巨頭。但實際上,作為一家在法國上市時間超過60年的世界500強企業,阿爾斯通足跡遍布全球70余個國家和地區,員工人數超過9.35萬人。根據最新的數字顯示,截至2012年5月4日,2011~2012財年中阿爾斯通的訂單總額高達217億歐元,比去年增長14%,財年銷售額199億歐元,在整個財年中呈現逐漸反彈的態勢,凈收益利潤升至7.32億歐元,與去年相比增長58%。
早在1958年,阿爾斯通就通過向中國企業提供首批電力機車和電傳動內燃機車進入中國市場,經過50多年的浸染,阿爾斯通已成為中國軌道交通、電力設備和電力傳輸基礎建設領域的長期合作伙伴。在國內的大亞灣核電站、三峽工程等耳熟能詳的重大項目中都有阿爾斯通的重要參與。阿爾斯通認為,其在全球領先的三大主要產業——軌道交通、電力能源和電力傳輸,這些二次儲能業務恰恰與中國現在所倡導的產業政策相契合,面臨巨大的發展機遇。
目前阿爾斯通在中國擁有30余家實體和業務機構,員工約1萬人。管理這樣一家企業,阿爾斯通亞太中國區司庫徐連生早在三年前就針對跨國公司普遍存在的“高存款、高貸款、高費用”的問題提出了資金集中化的解決思路。如今阿爾斯通的財資管理平臺經過近六年的搭建和完善,已經獲得了顯著成效,有效性、收益性、快捷性都在市場上得到了充分體現,去年因為管理系統所具備的前瞻性獲得了歐洲貨幣金融最佳獎。徐連生自豪的表示,“過去兩年即使大環境受到貨幣政策的影響,但內部所受影響很小,完全能夠保證所有企業任何業務的需求,同時滿足企業內部有額外的利息收入和貸款成本的極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