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美國GDP預測:2.5%,2023年:1.5%科法斯國家風險評級:A2(低)
2022年歐元區GDP預測:2.4%,2023年:1.5%科法斯國家風險評級:A3(滿意)
事件
7月12日中午(歐洲中部時間),歐元(EUR)對美元(USD)匯率自2002年以來首次跌至平價(圖1)。也就是說,一歐元剛好與一美元等值。歐元對美元匯率自一年前達到1.23的短期高點以來,美元對全球大多數主要貨幣穩步走強。過去一年中,各國經濟前景的不同走勢為美元走強提供了支撐,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歐洲能源安全受到威脅,導致美元這一全球最重要的貨幣加速升值。歐洲天然氣供應中斷引發了市場對經濟衰退的擔憂,而北溪1號開始啟動管道維護工作又加劇了這一恐慌情緒。
原因
美元對歐元的升值是由美國和歐洲不同的經濟發展趨勢引發的。美歐兩大經濟體從新冠疫情引發的首輪沖擊中復蘇的步伐并不一致,美國從2020年上半年的衰退中復蘇的速度比歐洲更快。事實上,美國2021年底的GDP比疫情前的峰值還要高出3.1%;相比之下,歐元區GDP僅比2019年底的峰值高出0.2%。俄軍于2022年2月24日進入烏克蘭,導致美國和歐盟對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采取制裁措施,這使得市場上對美國和歐元區經濟前景的預期產生了較大的分歧,因為歐洲(尤其是中歐和東歐)與俄羅斯的聯系更為密切。
1) 這兩大經濟體對經濟活動和通脹率的不同展望導致監管部門采取了不同的貨幣政策。事實上,美國面臨的通脹壓力越來越大(特別是核心通脹率,不包括易波動的食品和能源),這迫使美聯儲(Fed)比歐洲央行(ECB)更快地采取了行動。歐洲央行直到2022年6月還在根據量化寬松(QE)計劃購買資產,與此同時美聯儲已將其關鍵政策利率上調150個基點(bp)至1.50-1.75%的目標區間,并開始采取縮表措施。根據最新預測,美聯儲可能會在2022年再次加息175個基點。歐洲央行已釋放出將在下次會議(7月21日)上首次加息(25個基點)的信號,但其謹慎的前瞻性指引限制了緊縮政策的空間。市場參與者預計歐洲央行將在年底前加息125個基點,這將導致政府債券收益率大幅上升。對于一些負債累累的歐元區國家,例如希臘(公共債務占GDP的193%)和意大利(公共債務占GDP的150%),這可能意味著公共債務有較大的違約風險。因此,為緩解公眾對爆發新一輪債務危機的擔憂,歐洲央行正在研究一種新工具,以便在某一特定國家的債務利率以不合理的速度急劇上升時通過購買資產進行干預。然而,這一工具使市場更加懷疑歐洲央行是否有能力全面應對通脹率上升,或者說是否一定能降低主權風險。因此,美元相對較高的利率和美國將比歐洲采取更為激進的貨幣緊縮政策的市場預期提振了市場對美元的需求,進而導致美元對歐元升值。(圖2)
2) 俄羅斯發出將停止向歐洲供應天然氣的威脅使問題變得更為復雜,這可能造成歐元區陷入衰退。天然氣占歐洲能源消費總量的20%左右,而俄羅斯在歐洲天然氣消費總量中約占40%的市場份額。相比之下,美國是天然氣凈出口國(自2017年以來),其進口天然氣幾乎全部來自鄰國加拿大。俄羅斯通過北溪1號管道經德國向歐洲供應天然氣,而該管道的輸氣量在5月底至6月底期間已銳減60%以上。據管道運營方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稱,輸氣量銳減是由于一臺渦輪機出現故障,該機器在加拿大進行維修,而加拿大政府因其正在實施的制裁拒絕將機器歸還俄羅斯。7月9日,加拿大宣布將把管道用渦輪機歸還德國。然而,這一消息并沒有緩解公眾對歐洲能源危機的擔憂,因為該管道已于7月11日完全關閉,以進行為期10天的定期維護,這不禁讓人懷疑維護工作結束后俄羅斯是否會恢復天然氣供應。如果俄羅斯政府決定停止向歐洲供應天然氣,可能導致天然氣價格進一步飆升,歐洲在今冬或許不得不實行能源配給,因為歐洲目前的天然氣儲量僅為去年冬天最低水平的75%。這種風險因素極有可能在年底前將歐洲經濟推入衰退,這將進一步影響歐元對美元匯率。
3) 在動蕩時期,美元作為避險貨幣的地位也使其受益良多,投資者紛紛買入美國政府債券以對沖不確定性風險。美元的高利率使得以美元計價的資產更具吸引力,這也支撐了市場對美元的需求。因此,美元對大多數貨幣升值,這表明歐元對美元匯率跌至平價也是因為美元走強,而不僅僅是因為歐元走弱。
風險
1) 鑒于俄羅斯天然氣斷供風險持續存在,歐元可能還會一路下跌,甚至跌破平價。由于歐元區19個國家對高利率的容忍度不同,考慮到激進的貨幣緊縮政策可能會使歐元區近在咫尺的衰退加速并惡化,歐洲央行通過加息對抗歐元區數十年來持續高通脹(年通脹率已達8.6%)的能力終究是受到了限制。在經濟已經萎縮的情況下,更高的借貸成本確實會進一步打擊歐洲的消費和私人及企業投資。債臺高筑使政府左支右絀,無法進一步提供支持。
2)歐元走弱對歐洲央行的價格穩定目標也是一種挑戰,因為對歐洲消費者和企業來說,所有以美元計價的產品都變得更加昂貴,使得本就在高位的通脹率進一步惡化。這可能會導致進口需求減少。然而,從目前來看,需求尚未下降,或者說尚未達到以犧牲需求為代價來抵消價格影響的程度,自能源采購價格上漲之后,歐洲貿易條件受到的負面沖擊導致進口在2022年創下新高。因此,自2021年第四季度以來,歐洲的名義商品貿易差額已變為負值。今年5月,德國統計局甚至表示德國自1991年6月以來首次出現商品貿易逆差,這將嚴重危及德國乃至歐洲的商業模式。從積極的角度來看,歐元走弱意味著在歐洲制造的商品變得相對便宜,從而使出口更具競爭力。
所屬頻道:財務管理
所屬頻道:票據業務
所屬頻道:票據業務